
一、基本情况介绍:
白中阳,男,1988年生,河南鹿邑人,历史学博士,中共党员,张伯苓研究会会员、严修研究会会员。2020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,同年进入延安大学历史学院任教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、城市史、文化史。先后在《南京邮电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兰台世界》、《社会科学动态》、《寻根》、《天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内蒙古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、《残疾人研究》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,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。曾参与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近代日常生活”(项目编号:14JJD770HD10)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“清末民初政治体制平稳转型研究”(项目编号:18BZZ049),现主持延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1项。多次参加社会史、城市史和性别史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。自2015年至2020年,多次参与策划、组织了在南开大学举行的“性别与中国社会发展:新史料、新观点、新视角学术论坛”。参与编著的学术成果有《南开历史文化丛书:非物质文化遗产》、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》、《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》3部。
二、课程信息:
1.中国近代史
2.历史学发展前沿专题
3.历史学导论
三、参与或主持的科研项目:
1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“近代日常生活研究”(14JJD770HD10)(参与)
2.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“清末民初政治体制平稳转型研究”(18BZZ049)(参与)
3.延安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“近代天津城市饮食文化研究”(YDBK2020-17)(主持)
四、代表论文:
1.《论民国时期音乐会的功能》,《兰台世界》2016年第3期。
2.《浅谈民国时期的上海音乐会》,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5年第6期。
3.《论清末民初我国邮差的分类与管理》,《南京邮电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2014年第4期。
4.《近代的息讼歌及息讼的思想根源》,《社会科学动态》2018年第3期。
5.《论晚清图书馆事业的成长与蜕变》,《河南科技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7期。
6.《论近代的息讼歌及息讼的思想根源》,《社会科学动态》2018年第3期。
7.《清末民初女工传习所探析》,《天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8年第5期。
8.《慈善与救济:民国时期残疾人慈善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9年第1期。
9.《论民国时期邮差的管理体制》,《天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9年第2期。
10.《论民国时期残疾人的慈善救济路径——以<大公报>为视角》,《残疾人研究》2019年第3期。
11.《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省思》,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9年第4期。
12.《女子职业教育的发端:近代女工传习所社会价值探析》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20年第1期。
13.《近代以来享誉津门的“蔬菜四珍”》,《寻根》2021年第2期。
14.《舶来的饮食:论近代城市西式饮食的类别与消费——以近代天津为例》,《社会科学动态》2021年第6期。
15.《论民国时期城市饮食消费中的食材鉴别与甄选——以民国时期的天津为例》,《四川旅游学院学报》2021年第4期。
五、参编著作:
1.《南开历史文化丛书:非物质文化遗产》,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。
2.《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》,宗教文化出版社2019年版。
3.《中国妇女性别史研究》,天津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。